-
郁金香养殖的病虫害防治
养殖郁金香确实可以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不过也要时刻注意病虫害防治,要采取好措施保护好它,小编帮你整理了郁金香养殖的病虫害防治。 1.郁金香灰腐病 郁金香灰腐病的病原为薄膜革,这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通过基部侵入,地面以上部位枯死,病菌传染根部,然后向上部发展,使叶茎和球茎受害,产生许多小型腐烂斑点,受侵染的球茎向上比向下腐烂更快,烂球茎上覆盖一层灰霉层,病部可以产生菌核。菌核黑色,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 防治方法: ①及时剔除病株,病株周围土壊应挖除或更换新土。 ②栽植时选择无病球茎,露地栽培应实行轮作,土壤应排水良好。 2.郁金香疫病 引起郁金香疫病的病原为郁金香葡萄孢菌,这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染叶和花,产生褐色斑点,叶片和花柄腐烂,呈浅灰色,全株矮化、黄绿,花枯萎。在潮湿天气时,病部被覆盖灰色霉层,其上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孢子借助空气流通在株间传播,在茎基部和球茎的外鳞片上,产生许多灰黑色或深褐色菌核,病菌即以菌核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防治方法: ①应在种植前仔细检査,剔除病球茎;在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拔除病株销毁。 ②栽植郁金香的基质和土壤应注意消毒。 ③加强养护管理,忌施肥过多。 ④栽植时要注意空气流通,露地栽植要定期喷洒1 :1 :200的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3.郁金香碎色病 近年以来,郁金香风靡中国,并逐渐走进了家庭。当人们惊叹其美丽的花姿时发现它不仅有纯色的,还有一些镶色的品种,非常独特,其实,这种"镶色"的郁金香并非特殊品种,而是得了一种郁金香碎色病或称郁金香碎锦病的病。 该病是由一种郁金香碎色病毒引起的。花瓣颜色产生深浅不同的变化,有的颜色加深,有的维持正常,有的变浅以至消逝,呈白色或黄色。这种变化使花瓣表现为镶色,人们称为“碎色”,有的花瓣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淡色斑点或条纹,有的还能开出很小的红花。叶片也可受害,出现淡绿色或灰白色条斑,有时形成花叶,严重者植株生长不良。郁金香受害后,鳞茎生长量减少,品质降低,开花期延迟,碎色病是造成郁金香种球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病害在郁金香的产区都有发生,发病率在有色品种上高达90%以上,一些品种达20%左右,自然情况下重瓣花更易感染此病。 碎色病主要靠蚜虫及汁液摩擦来传播,能有效对付病毒的药剂目前很少,因此主要预防措施还是放在切断传播途径上。 防治方法: ①用药剂杀死蚜虫(推荐1.2%烟参碱1000-2000倍;1.8%齐螨素6000-8000倍)。 ②栽培上选用无病毒植株或球茎。 ③种植期间及时除去病株及退化株。 ④在鳞茎储藏前,须对储藏点和器具用药剂杀死蚜虫,以防传播。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给那些喜欢养殖郁金香的花友们带来帮助,爱护好自己喜欢的花。
2022-02-24 -
梅花常见病虫害多有那些
笔者(花的爱好者)在梅花的养殖以防治病虫害以有20年的经验了,今天写这篇小文章就是帮助那些养花的爱好者,希望对大家有用。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色晕环。最后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纹,而形成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 病原:Xanthomonacampestris(Smith)Dovosen,称黄色单胞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3-0.8×0.8-1.1微米,两端圆,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8℃,最低7℃,致死温度51℃。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13天,在枝条溃疡组织内,可存活1年以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被害枝条组织中越冬,翌春病组织内细菌开始活动,梅花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侵入,潜育期7-14天。春季溃疡斑易干燥,外围的健全组织很容易愈合,所以,溃疡斑中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以10-13天即死亡。气温19-28℃,相对湿度70-90℃利于发病。该病一般于5月间出现,7-8月发病严重。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发病重。大暴雨时细菌易被冲到地面,不利其繁殖和侵染。一般年份在春秋雨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月份扩展缓慢。该病的潜育期与温度有关:温度25-26℃潜育期4-5天,20℃9天,19℃16天。树势强发病轻且晚,树势弱发病早且重。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使梅园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2)清除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3)喷药保护。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机油乳剂:代森锰锌:水=10:1:500,除对细菌性穿孔病有效外,还可防治蚜虫、介壳虫、叶螨等。
2022-02-24 -
盆栽梅花养殖技术及如何防病虫害
本文讲述的是盆栽梅花的养殖技术以及在养殖过程中什么时候给梅花施有机液肥,还有就是怎么去预防病虫害。 笔者(花的爱好者)盆栽梅花已有20多年历史,现有红梅、绿梅、白梅、龙梅、美人梅等品种,对盆栽梅花摸索到一些经验,现就盆栽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的中性土壤都能生长,但盆栽梅花因盆土有限,要选用疏松肥沃的营养土。营养土配制以食用渣4份,堆积杂肥土4份,煤灰土2份混合均匀做培养基,在花后每年换土一次,待换盆后先放在阴凉处一星期,然后转入正常养护。 二、梅花对水分敏感如果盆土长期过湿,容易引起烂根。因此,要控制浇水,当新枝条长到20厘米时,要注意控制浇水,控制新梢过分伸长,促进花芽分化。但在夏季每天要浇一次水,秋季视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冬季要少浇水,使土壤偏干。
2022-02-24 -
怎样预防梅花被虫害
怎样预防梅花被虫害 梅花怎么防害虫,害虫有那几种,什么时间防是最有效的接下来我就带大家认识下怎么去防害虫? 梅的常见虫害有梅毛虫、蚜虫、介虫、日本龟蜡蚧、蚱蝉、大蓑蛾等。 (1)梅毛虫。梅毛虫头部蓝灰色,有两个黑斑,背上有黄白色背线,身体 两侧各有2条黄色纹,身上有许多黄白色长毛,一般有5厘米长。此虫的幼虫常在小枝上吐丝,作为灰白色天幕状巢,食害梅花新芽、嫩叶,长大后分散在全株,蚕食叶片,严重时树叶可被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可在该虫幼龄时喷洒1000倍杀螟松灭除。 (2)蚜虫。蚜虫主要危害嫩茎及嫩叶,成丛密集,吸食植物营养,受害部位常出现粘液,使叶片变色。皱缩反卷、枯萎,严重时可造成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喷40%的氧化乐果的1000倍水溶液,也可用80%敌敌畏加2000倍水的溶液喷杀,喷洒2-3次即可消灭。 (3)介虫。介虫又称壳虫或球坚蚧,成虫体近球形。初时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时变黑褐色,体表有许多黄白色、黑褐色相间的横纹。常在初春开始活动,吸取植株汁液。受害病株叶片发黄枯萎、脱落。同时,介壳虫排泄的糖液,还能诱发其他病害,影响植株生长和孕蕾开花。 防治方法:可采取人工刮除和药物喷治并用:药物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剂加150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也可用60%的可湿性乐果粉剂加1200倍水制成的溶液喷洒。 (4)日本龟蜡蚧。此虫可危害数十种花卉,其若虫和雌虫在叶片和枝条上吸食液汁,常造成植株枯叶黄或煤病孽生。在长江流域,其雌虫于5月中旬在大量产卵,6月中旬孵化。雄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量化蛹、羽化。此虫可随带虫苗木的调运而将虫子传到其他地方。 防治方法:(1)如果少数植株受害,可用人工将其从枝干上刮除。(2)在若虫大量孵化后,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3)用红点唇瓢虫,置被害花木上捕食蚧虫。(4)引种苗木时要认真检查,发现幼虫寄生,应彻底刮除。 (5)蚱蝉。此虫可危害梅花、桂花等多种花卉。其若虫在土中吸食根部的汁液,成虫危害性更大,常造成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①注意搜寻和杀灭刚出土的若虫和刚羽化的成虫。②可于炎热的夜间在树干附近燃烧火堆;同时振动树枝,使虫投火自焚,并将落于火堆旁的虫捕杀。③用面团洗出的粘性面筋放在竹竿竿头,粘捕成虫。④在危害最盛的季节及时剪除产卵枝烧毁。 (6)大蓑娥。此虫又名避债虫,民间称之为“吊死鬼”。是危害多种花卉的害虫。植株出现此虫时,可见叶片被其幼虫吃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可将枝条上的叶子全部吃光,只剩叶脉,危害甚烈。 防治方法:①大蓑蛾的护囊较明显,可以随时摘除,消灭其幼虫。②7月中旬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2022-02-24 -
梅花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据初步统计:梅花有各种病虫害170多种,其中病害30多种,虫害140多种。 梅花,株形端庄、干枝苍劲、叶片葱翠、花朵娟丽、色泽丰润、香味清幽,是国人最为喜闻乐见的传统名花之一。特别是其冰肌玉骨、傲霜斗雪,“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先放天下春”的高洁品格,千百年来一直是华夏儿女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因而也就成为呼声最高的候选“国花”之一。不论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还是勤劳朴实的工农大众,都对梅花有一种眷恋之情,因而在公园绿地、小区庭院、街头绿岛、阳台屋顶,到处都有其芳姿倩影、神韵芬芳。不论是成片梅林、或三五成群,还是单株点缀、拟或松竹结伴,也不管是地栽坛植、还是盆栽造型,要使梅株枝繁叶茂、蕾多色艳、香气浓郁,防治病虫害都是最为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梅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卷叶病 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疲倦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而此时梅株对水分的蒸发又较快,总体上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从而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萼梅”品种发生最为严重。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和,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应充足时,卷叶出现较晚,不会大量落叶,也不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 防治方法:卷叶是梅花本身特别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加强管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健壮,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加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萼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护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 2、黄化病 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法: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2022-02-24